当前位置: 主页 > 国内要闻 >

“中新风格”是如何炼成的

发布者:xg111太平洋在线
来源:未知 日期:2022-10-05 15:46 浏览()

  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的孙玉胜在《十年》一书中回忆,1993年筹备全新模式的早间节目《东方时空》时,台领导要求多用“中新体”。孙玉胜解释,变为“中新体”并不只是改变文风,而首先是转变态度,建立起“与话双方”的平等。

  1952年9月14日,在中侨委大院中的海棠院召开了中新社内部成立大会。中侨委副主任委员到会讲线日,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(简称中侨委)副主任委员来到位于北京北新桥三条一号的“海棠院”,出席中国新闻社筹备会议。他在动员讲话中说,要团结华侨的大多数,报道要“群众化”,打破“关门主义”和“教条主义”。因为当时中新社只有47个职工,这篇讲线个开始》。

  一共有三次对中新社的长篇讲话。第一次是在筹备会议上的这次讲线日,他在中侨委小礼堂接见中新社分社会议代表。

  他说,中新社要把政治性的新闻消化成不同站位的华侨读者能吸收的东西,讲政治是对的,但不能是没有血肉、无的放矢、“文抄公”和教条主义的政治课。中新社的报道要“用事实讲道理,用事实说话”。他举例说,有些事情中新社不宜去报道。比如有人说“大中华”香烟盒上的华表是“封建”,这是胡闹,不能报道;宣传增产节约可以,但不要去报道“不买猪肉就是爱国”。

  他在讲话中首先回应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,澄清了中新社的性质。他说,中新社就是一个国家通讯社,但对外以民办通讯社的面目出现可以更群众化一些。中新社的工作要表现出极大灵活性,不应该穿“干部服”,不应该像个官僚,不要说官话,要会说家常线日,在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被提名为国家副主席候选人,却于四天之后突发心脏病去世。这次讲话就成为了他对中新社的“最后嘱托”。

  蔺安稳1974年回老家陕西临潼探亲,正值当地打井抗旱,挖出了许多“泥娃娃”,他凭文史知识敏锐地判断出这是重要文物,以“中国新闻社记者”名义写了一篇内参上报中央,秦始皇兵马俑由此逐渐浮出水面。

  田惠明进中新社时,王士谷、王瑾希都是很会带队伍的领导。这些老报人经历过历次政治运动风雨的锤炼,精通业务,又很开明。后来田惠明自己当领导时也经常告诉年轻人放开干,敢于闯。

  1980年,章新新进入专稿部,第一个岗位就是抄稿员。那时发稿方式还很原始,除了特急稿件是去西单电报大楼发专电外,其余稿件都要抄写好,每天装进一个大信封,交到楼下收发室,挂号寄往深圳,再转往香港。因此专稿部的年轻人一进来都要先学写繁体字,把普通稿纸横过来,从右到左竖着写。

  专稿部强调“产需见面”。曾任中新社广东分社社长的张宝铿回忆,1980年,他参加了副社长张帆率领的中新社美加访问团。行前指示访问团,要广泛接触各方面人士,不要只听一家之言。因此他们遍访纽约、华盛顿、维多利亚、温哥华等地,回程顺道访问了港澳,全程40天,访问了报刊、通讯社55家,接触了几百人,为专稿的供稿工作打开了局面。

  1980年,中新社老报人司徒丙鹤利用自己在香港报业中多年积累的人脉,在港报副刊开辟了《京华感旧录》专栏。专栏日发一篇,千字左右,以忆旧的形式点滴透露大陆的变化。作者集体笔名为“周简段”,稿件是由中新社专稿部组织的。稿源不少是来自一批新中国成立前的老报人,再由冯大彪编辑,力求在内容和笔法上如出一人之手。“那个时候讲究做无名英雄。”冯大彪说。

  参与筹备中新网的原摄影部主任赵伟曾回忆,在1996年初的中新社年度工作会议上,香港分社社长王瑾希汇报建立新闻网站一事,一些人当时有顾虑,认为将新闻信息发布上网会影响到中新社稿件被海外报刊的采用率,不支持将当日新闻稿件上网。因此一段时间以来中新网发布的主要是新闻稿目,影响有限。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,社领导迅速做出调整,提出在北京建立中新社网站。根据预算,建设中新网至少要投资千万以上,远超中新社当时的财力,社领导一度难以决断,但半年后还是下决心筹建,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采取了滚动式发展方案。

  开始供版后,他赴国外值了两个月的夜班。他每天需要从新华社、中新社、美联社等多家通讯社的稿件中选编出15条,送采编会,由采编会定出10条上版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逐渐深入了解到海外华人对中国的关切到底是什么,华文媒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内容和表现形式。因此他后来担任海外中心副主任以至中新社总编辑、社长后,总是一再对采编人员强调,稿件调子要更适中,更平实,更有亲和力。

  《中国新闻周刊》初创时,钟诚提出了“影响有影响力的人”的口号,逐渐得到社会认同。如今,周刊不但已成为国内头部时政周刊,还发展成中、英、日、韩、意、法、俄、阿等多语种多版本集群。夏春平在出访中了解到,美国最有影响的华文报纸《世界日报》当时每期都会选登《中国新闻周刊》的深度报道文章。海外华文媒体不仅需要短平快的消息,也需要深度报道文章,《中国新闻周刊》起到了这种作用。

分享到
推荐文章